制桶企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(9)
案例9:装桶接触高压线触电事故
1、事故经过
2003年6月5日,西北某制桶厂5名装卸工在厂大门外向大卡车上装钢桶。因为该厂大门为有顶的“∏”形大门,门框高度不足,当汽车装满钢桶时,高度超过门框,汽车开不出来。所以装卸工为了完成工作,先在厂内装上大多数钢桶,再将汽车开出厂大门,然后在大门外装最上层的钢桶,最后用钢丝绳绑好,即可完成工作。
6月5日下午4时许,装卸工刚在厂门外装完最后一个钢桶,站在车顶的装卸工张某,向车下的装卸工示意,让其将钢丝绳甩上车,他好在车上垫瓦楞纸箱固定钢丝绳位置。当车下操作工向上甩钢丝绳时,车上的张某刚用手抓住,就突然大喊一声,随后从车上坠了下来,当时不醒人事。厂保卫科职工立即将其送往医院救治,张某在未到医院的途中死亡。经医院诊断,张某死于触电。
2、事故分析
事故发生后,死者家属要求调查死亡原因。该厂组织了包括市安监人员在内的事故调查小组。调查组发现,在厂大门外,的确有三根横向高压线,电线杆分别在厂大门的两侧,在厂大门处是电线悬弧的最低点。
据当时的装卸工回忆说,向车上甩钢丝绳时,没有注意车后的高压线,可能是钢丝绳的绳头搭在了高压线上,从而导致张某手抓高压线时触电身亡。调查组找来当时用的钢丝绳,结果发现钢丝绳的未端的确有被电火花击伤的痕迹。
从医院的诊断结果,也证实张某死亡原因为高压电击杀。
3、事故暴露的问题
(1)在施工现场管理中,大型运输设备的停放、装卸场地,不得选在高压线下或弧垂距离不够处,在高压线下施工,必须符合安全要求。该厂装卸工安全意识淡薄,违犯安全施工规定,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。
(2)该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比较严重。对装卸工的操作安全没有任何安全保障措施。据查该厂的装卸工都是从外地招来的临时工,所以从劳动保护、劳保用品、安全教育等都没有落实到位。
(3)该厂位于城市主要街道上,由于厂大门太低,而每次装桶都会在大门外施工,不仅给装卸工造成了麻烦,而且也影响街道上的行车安全,有时还会造成道路阻塞的问题,因为有的汽车车箱长达17.5米,装车时严重影响道路畅通。
4、事故处理
(1)因为事故死者是临时工,所以事故发生后,死者实属的安抚工作比较难做,最后给死者家属赔偿50万元。
(2)该企业主管安全的厂长、车队队长等主要责任人都受到了应有的处罚。
(3)事故发生后,该厂为了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,立即拆除了厂大门,新建了顶部开放式的厂门。
展开全文
5、防范措施
(1)装卸作业前,应先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影响安全生产,注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。
(2)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,提高安全意识,严禁违章指挥、违章作业。
(3)建立装卸工安全操作规程,并严格执行。
(4)加强临时工管理工作,在安全保障方面,临时工应与正式工同样对待,不可厚此薄彼。
附:搬运工安全操作规程
1、穿戴好规定的劳动保护用具,并检查所需要的搬运工具是否良好、完整。
2、货物必须放平,放稳。
3、多人操作时必须有人统一指挥,密切配合。
4、机动车辆通行道上不得放置货物或杂物,以保持通道畅通。
5、货物码放要稳固、整齐、码放高度:桶件等零散物品不准超过2米,成品桶及木箱等不准超过2.5米,以防例塌。
6、搬运物品时,不要因抄近路而穿过危险区。
7、不可站或坐在容易转动和脱落的部件上。
8、不可将货物卸在过道上,距离道路一米以外,才可放置。
9、不准用人背易燃品或腐蚀性物品(硫酸、碱等),并检查容器与箱子是不是稳固,防止液体外溢伤人。
10、搬运的货物,如标明“小心轻放”、“不可例置”、“防温”等字样,应特别小心,不可大意,按标志要求装卸。
11、使用撬棍时,要防止棍下垫块滑动。不要用边过猛,以防突然失手造成事故。
12、搬运零散货物时,共高度不得超过直径的两倍。
13、不要在包装好的货物上行走。
14、在有毒、有害场所工作时,应认真执行该处的安全操作规程。
15、工作完毕应将所有搬运工具放入工具房内,将现场清理干净,并检查现场是否有火种,经检查确无问题后,才能离开现场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